1950年3月4日,寒风凛冽的清晨,在华北军区刘二十陵园东侧一片荒芜的野地里,随着一声刺耳的枪响划破天际,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先驱者沙飞结束了他短暂而传奇的一生,年仅38岁。这位被誉为中国革命新闻摄影之父的战士,最终以如此悲壮的方式谢幕股票配资开户官网,令人扼腕叹息。
沙飞1912年出生于广州一个商人家庭,自幼聪慧过人。19岁那年,父亲生意破产,家道中落,年轻的沙飞不得不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。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,五四运动的浪潮和广州的革命热潮深深影响了这个热血青年。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鲁迅、茅盾等进步作家的作品,革命思想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。
与众不同的是,沙飞选择了摄影作为他的革命武器。1930年代的中国,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比比皆是,但用镜头记录时代的摄影师却凤毛麟角。沙飞敏锐地意识到,摄影这种直观的艺术形式,能够最有力地展现劳苦大众的真实生活。他不顾家庭经济困难,毅然借钱购置了摄影器材,经过两年刻苦钻研,终于掌握了精湛的摄影技术。
展开剩余70%1936年,沙飞在上海求学期间,有幸为文学巨匠鲁迅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。同年10月鲁迅逝世后,他拍摄的鲁迅遗容照片在报刊上发表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1937年,沙飞在广州举办个人摄影展,其真实自然的拍摄风格与传统摆拍形成鲜明对比,在社会上引起轰动。许多商人想利用他的名气牟利,都被他断然拒绝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沙飞毅然奔赴华北战场,用镜头记录八路军英勇作战的场景。在五台山抗日根据地,他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赏识,正式加入八路军。在枪林弹雨中,沙飞不仅自己拍摄了大量珍贵影像,还培养了一支200多人的摄影队伍,为新中国摄影事业奠定了人才基础。
1943年秋季反扫荡期间,沙飞为保护珍贵底片,带领战士们与敌人激战突围。在战斗中他不慎跌落深沟,双腿严重冻伤。当医生建议截肢时,他坚决要求保住双腿。最终医生冒险尝试保住了他的腿,连毛主席都称赞他们保存战争资料的重大贡献。
然而,这位战地摄影师的命运在1949年发生了戏剧性转折。当时因肺结核住院治疗的沙飞,在精神异常状态下,误将日本籍医生津泽胜当作特务枪杀。尽管聂荣臻司令员多方调查,但因当时精神病诊断水平有限,加之考虑到国际影响,最终不得不挥泪斩马谡。
37年后的1986年,随着医学进步,精神病专家重新审查沙飞的病例,确认他当时患有迫害妄想型精神分裂症。北京军区军事法院最终为沙飞平反,恢复了他的党籍。这位用镜头记录中国革命历程的摄影先驱,终于得以洗清冤屈。
沙飞短暂而传奇的一生,就像他拍摄的那些经典照片一样,永远定格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上。他不仅留下了大量历史影像,更开创了中国新闻摄影的新纪元。如今,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,沙飞用生命拍摄的每一帧画面,都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悲壮与荣光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益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